近年来,科学家们分析了陨石中的非挥发性元素,证明了太阳系内外的尘埃具有完全不同的同位素组成。
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系形成后约30万年内,内原行星上的尘埃具有明显的氮同位素特征。所有来自内盘的铁陨石都含有低浓度的氮15同位素,而来自外盘的铁陨石则富含氮15。这表明,在最初的几百万年里,原行星盘被分为两个储层,外层富含氮15同位素,内层富含氮14。从一开始,这些挥发性元素就存在于簸箕中,很可能以难降解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这一发现与目前的认识相反。
为了让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化合物或挥发性元素,包括碳、氮和硫是必需的。地球和其他岩态行星一样,内部不含有挥发性物质。先前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氮来源于远古行星的碰撞。这些奇妙的碰撞释放了生命所必需的元素。这一次,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认为,地球上氮的来源可能并不遥远,而且这颗岩石行星本身也可能含有挥发性元素。人们一直想弄清楚地球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新想法、新方法和更复杂的技术都允许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修正我们以前的看法。